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推进广东钢铁高质量发展
——在广东省钢铁工业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广东省钢铁工业协会会长 李世平)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大家好!
百年风华正茂,立志千秋伟业。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广东省钢铁行业的同仁欢聚一堂,共商钢铁发展大计,共谋绿色发展大业。在各位理事、各位代表的努力下,广东省钢铁工业协会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程。我代表省新一届理事会对一直关心和支持协会的领导及全体会员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理事及会员企业, 一如既往支持协会工作,一以贯之履行职责义务,共同建设“钢铁之家”。
大会就要闭幕了,值此之际,我对当前广东钢铁工业发展及协会工作讲几点希望:
一、抓机遇、开新局
在今年三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 2020 年工作及“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对“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 2021年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
(一)报告回顾了去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关于“钢铁”,从 2016 年至 2019 年大多以不好的形象出现在两会报告中,在经过一些列的供给侧改革和智慧创新发展后,已连续两年未出现“钢铁”字样。取而代之的则是“碳达峰、碳中和”、“安全生产”、“工业互联网”等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促进钢铁行业和企业绿色健康发展。
(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了钢铁及相关的目标和方向: 一是要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二是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三是要加强污染防治与环境治理。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四是要加快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建设。推进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完善区域合作与利益调节机制,鼓励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
(三)“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为国家发展描绘了广阔的前景。展望 2021 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十四五”,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稳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中国钢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从钢铁行业供给侧来看,超低排放改造深入推进行业绿色发展、产能置换标准趋严,有效调控钢铁产能发展;从需求侧来看,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基建投资继续回暖,制造业加快升级步伐,都将带动需求保持良好局面。可以说,钢铁产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降临的,我们企业一定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敢于创新、勇于担当,谋大业、创新局,闯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二、抓重点,创新效
十四五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路径也非常清晰,关键是要瞄准目标不动摇,抓住重点不松懈:
(一)落实化解产能过剩工作的决心不动摇
2020 年 6 月 1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 2020 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明确化解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调整、减碳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首要任务,钢铁企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对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的通知》等文件内容,继续深化淘汰落后产能,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今年 4 月 1 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就 2021 年钢铁去产能“回头看”和粗钢产量压减等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并于 5月10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 2021 年钢铁去产能“回头看”检查工作的通知》,由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别带队赴各地实地检查,坚决禁止新增产能,坚决禁止钢铁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部分地区、部分企业盲目扩建粗钢产能的冲动,重点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的粗钢产量,确保实现 2021 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巩固提升钢铁去产能成果。
(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不等待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要从现在抓起, 从本企业做起,不观望、不等待,要闻风而动,时不我待,及早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碳达峰”“碳中和”等热词,成为“十四五”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风向标”,也成为各位代表和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钢铁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更应该在持续提升产线效率、实现大幅增产提效、突破和应用低碳冶金技术、实现环境、产品、资源、过程的绿色化中求生存谋发展。
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一是要坚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控制碳排放总量,保持资源供需平稳,确保碳排放量不新增,为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发展电炉炼钢,推进氢冶炼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实现低碳冶金超低排放等新的工艺技术,实现节能减碳目标。三是从需求侧改革入手,推行钢结构建筑和高强节材钢的推广应用。相对于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具有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优势。高强节材钢,是高强度、耐腐蚀、长寿命钢材的使用材料,既是钢铁产品升级换代的需要,也是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的要求。四是钢铁企业要争取主动介入,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建设实例和科学依据提出建议,从国家层面提高建筑物用钢量标准,完善用钢行业规范设计,加快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减量化用钢,加强需求侧管理, 从需求源头上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消费。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钢铁行业要主动适应和拥抱低碳时代的到来,企业要有企业的行动方案,行业也要有行业的行动方案,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大超低排放改造力度,持续提升行业绿色制造水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三)促进智慧制造创新发展不松懈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性基础产业。钢铁是制造业的“脊梁”,工业的“粮食”。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挺进的过程中,钢铁行业由全球“老大”变“强大”至关重要,其中数字化转型将发挥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
钢铁行业的智慧制造体现在从机械化和自动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向演进。钢铁企业的实践证明, 智慧制造可以有力推动钢企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节能减碳、改善员工工作环境的进程。
近年来,宝武集团旗下的宝钢股份、中南钢铁、马钢股份等企业在探索智慧制造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行业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广东的钢铁企业要结合发展实际,尽早融入国家智慧制造发展战略中,加快智慧制造发展步伐,制定智慧制造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坚持走下去,必见成效。
(四)推动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不停步
当前,随着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入推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的钢铁行业正在加速兼并重组步伐,进入调整升级期,产能合理化与产业重组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为进一步解决好广东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钢铁企业效益减少,能源损失严重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必须通过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推动产能向优势企业聚集。彻底改变行业目前“小、散、乱”的状况,打造不同层级的优势企业集团,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区域号召力、专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是广东钢铁行业发展的目标。我们要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企业并重组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在所有制性质、体制、区域、模式等方面不设限,按照自愿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以及混合型所有制经济体的重组等,加大力度推进我省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认真按“钢铁行业规范条件” 要求规范运作。
广东是钢材消费大省,但还不是钢铁制造强省。特别在建材领域,仍然存在“企业多、小散乱”、“品牌多、质量差”等突出问题。2020 年韶钢为履行社会责任,按照宝武集团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网络钢厂”建设,以输出管理、技术导入为切入点,以“基地管理、品牌运营”为运作模式,开启了整合和优化省内钢铁企业存量产能的进程,先后建立了和平粤深钢实业有限公司、广东粤韶钢铁有限公司两个“宝武韶钢松山生产制造基地”。通过近一年的运作,和平粤深钢实业有限公司基地实现了实物质量 100%合格、制造能力大幅提升、能耗指标显著下降,安全环保管理可控。2021 年 3 月,又分别与惠东县华业铸造厂和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签署“基地管理、品牌运营” 合作框架协议,其中粤北联合生产基地于 5 月 20 日挂牌。以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为主组建的中南钢铁有限公司,作为宝武集团属下的旗舰公司,生产基地目前包括韶钢、鄂钢、重钢,跨越中南、西南地区。在广东省政府和宝武集团的支持和部署下, 将承担联合整合优化广东钢铁存量产能的任务。通过大家卓有成效的工作,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基地管理、品牌运营”取得实质性进展,商业模式创新取得初步成果。下一步,中南钢铁将不负使命,继续推进与钢铁企业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广东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抓服务,创新路
刘意秘书长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对近年广东钢铁工业的运行情况、发展成效以及协会工作做了回顾,我完全赞同。在此,我结合广东钢铁行业面临的任务,对协会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是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进一步赢得企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协会秘书处要根据钢铁行业发展形势、产业政策等明确工作重点,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
二是结合重点工作,配合政府部门,积极协助企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利用协会合纵连横的平台,发挥沟通协调的功能,拓宽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渠道,提出新课题、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
三是配合优势企业推动联合重组。协会对广东钢铁企业情况熟悉,了解企业的诉求,利于企业间的沟通;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通畅的沟通渠道,有利于信息交流和政策咨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积极参与整合优化、联合重组、整合优化工作,推动广东钢铁行业联合重组、整合优化向前发展。
四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行业协会、商会逐步走上参与政府决策前台,是完善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协会要担负起这一重任,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协会要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政策法规为第一要务,要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反映企业意愿和诉求、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为最大的服务,以自身的工作成效赢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企业的信赖,探索服务的新路子,取得工作的新成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之大都是前所未有。在新发展阶段的钢铁行业同样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广东的钢铁企业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念, 增强信心,共同推进广东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向建党百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