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东 省 钢 铁 工 业 协 会
简 报
内部资料
2022年第9期
协会动态:
我协会组织召开 “第十四次广东省钢材价格信息平台专题联席会议”
2022年9月28日在珠海召开了由广东省钢铁工业协会牵头,宝武集团韶钢松山、阳春新钢铁、珠海粤钢等省内一线钢厂参加的“第十四次广东省钢材价格信息平台专题联席会议”。
联席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家重大战略思想。分析全国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已有28个省市螺纹钢市场交易计量为理计方式(区域占比高达90%以上),且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品种RB2208合约已实现理计交割。广东螺纹钢市场磅计交易,已影响了钢铁行业全国大市场的发展,与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地位不一致。
联席会议认为广东省螺纹钢市场全面推行理计计量,是实现广东钢铁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交易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促进行业产品升级的重要措施;也是广东省钢协落实中钢协要求全国钢铁行业贯彻《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的具体体现。
联席会议一致认为,广东螺纹钢计量交易方式调为理计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并且认为2022年第四季度是推行理计计量的窗口期,计划2022年11月份正式启动理计计量交易,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广东省螺纹钢市场理计交易全覆盖。
联席会议还研究了广东钢材市场现状以及信息平台其他事项。
企业信息:
韶钢松山炼铁厂利用烧结矿余温提高混合机加水温度实现节能降本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韶钢)炼铁厂员工靳向阳将生产现场的难点、痛点作为降本增效的重点,日前推进实施的“利用烧结矿余温提高混合机加水温度节约能源”项目,取得了节能降本的好效果,每月降本增效51万元,获评了公司“金点子”。
烧结配混生产时,各种料需混合后进行烧结,混合过程需要在混合机同步加水,水温直接影响着混合料温及生石灰的硝化,最初为使混加水池水温提升,在水池里布置蒸汽加热管,通过水里注入蒸汽提高水温,但水温最高只能升高至60度左右,对生产有提升,水温还是达不到使用要求,水蒸汽浪费大。水蒸汽消耗量每天144吨、每吨120元、每天消耗1.7万元,而且加热效果差达不到工艺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炼铁厂征集最佳攻关解决方案。靳向阳结合本岗位相关设备进行思考,将专业知识与近年来在课题攻关中积累的经验相结合后提出:烧结环冷机热矿冷却时温度有200度左右,那么只需要利用环冷机烧结矿余温提高水温,在环冷机热风罩顶部加装水换热器,将混合机水引流至换热器加热后进入混合机加水,水温可加热至70℃以上,达到利用烧结矿余温提高混合机加水温度节约能源的目的。
为了验证设想,靳向阳在水池内部制作隔板,进行冷热水分离溢流水池,水经过加热后溢流到热水池再由水泵抽出供水,效果明显,水温可达到65℃对料温提升起了较大作用,为了继续提升水温,靳向阳最后提出利用环冷机热矿冷却的余温来加热水的创新想法,利用大修改造进行了实施投入。在环冷机热风罩顶部加装水换热器,将混合机水引流至换热器加热后进入混合机加水,水温可加热至70℃以上,利用电磁阀及温度自动控制流量,大大提高混合机混合料温,有效提高烧结矿产量、质量,同时节约水蒸汽成本每天1.7万元,达到节约能源、降本增效的目的。
韶钢特轧厂攻破Φ25mm规格两切分技术难题助力降本增效
经过前期的工艺装备升级改造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韶钢)特轧厂棒三线攻坚克难,不断拓展建材产品树,发挥产线极致效率,降低生产成本。8月18日,棒三线成功攻破Φ25mm规格两切分技术难题,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了降本增效。
棒三线原两切分最大规格为Φ22mm,棒三生产作业区党支部成立党员攻关小组,做了大量可行性研究,最终决定攻克Φ25mm规格两切分技术难题。他们优化11号轧机的料高、k3孔型宽度以及k2孔型的直线段长度,为轧件顺利通过预穿水通道区做生产前准备工作。同时,准备班的党员同志们日夜兼程赶工,完成单线改两切的通道备件,不耽误试产一分钟。
三季度,公司要求建材满负荷生产,尽最大能力消耗钢坯,降低库存。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棒三线通过不断对标挖潜成功实现大突破,在生产Φ25mm规格螺纹钢应用两切分技术后的第一天,班产达到1662.81吨,日产达到4522.704吨。
在能源方面,生产Φ25mm规格螺纹钢电单耗从61.43kWh/t降低至52.07kWh/t,降低15%;压缩空气消耗下降至10.36m3/t,比目标值12.85m3/t降低了2.49m³/t;吨钢煤气消耗实现0.46GJ/t,比去年全年平均0.61GJ/t降低了0.15GJ/t。生产Φ25mm规格螺纹钢,应用切分技术,实现了能耗大幅下降。棒三线将继续坚持与炼钢厂8号连铸机协同联动,实现100%全红送的生产模式,促进棒三线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向“极致、高效、低成本”的生产模式努力迈进。
1-7月,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韶钢)物流部钢材物流车在厂平均停时为2.58小时,对比2022年目标降低0.42小时,与2021年同期相比,降幅28.3%,保障了物流车通畅有序、经济运行。物流部严格按照待装车标准控制待装车数,推进棒线材吊装磁盘化改造,实现钢材物流车厂内平均停时挑战≤150分钟。通过严控交接班时间及班中有效作业时间,严抓小时作业量,充分挖掘各库点作业能力;同时要求物流管控室严格按照待装车标准控制待装车数,实现物流车待装时间的进一步压缩。
阳春新钢公司左都伟参加“第四届兰格钢铁网粤港澳大湾区钢市高峰论坛”
8月25日,由阳春新钢铁有限公司、湘潭钢铁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及兰格钢铁网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兰格钢铁网粤港澳大湾区钢市高峰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会上阳春新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左都伟在会上发言介绍了近年来阳春新钢公司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并与会专家对全球经济形势、国家宏观发展、后续钢市走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钢铁信息:
专家建议加强标准建设 推动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都说一流企业做标准,钢铁行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靠标准引领。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日前主办2022(第四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多位专家就我国钢铁行业标准建设发表观点。有专家建议,要通过标准把钢铁产品的质量分等分级,实现优质优价。
在工信部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标准这个词出现了18次之多。标准对钢铁行业有多重要?专家认为,标准直接关系到钢铁产品质量的提升。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在论坛上说:“我们现在的钢铁同质化程度还比较严重。产品的规格可能是一样的,但是产品质量稳定性却是不一样的,如何能通过标准来进行质量分级,实现产品优质优价,是目前规划院正在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数据显示,我国钢产量占到全球的53%,也就是说,其他国家的钢产量加在一起,也没有我国多,这说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庞大。全国工商联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晓刚说,中国钢铁产品质量仍然有提升空间。目前,在跟国外用相同的设备、技术、管理的情况下,我国的钢铁产品参数仍然和国外存在一点点差距。他分析,差距出现的原因就在标准上。张晓刚表示:“我们的标准互认不了。为什么不能互认?因为数据互认不了。数据为什么不能互认?因为我们过去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检测装备、不同的操作人员、检测水平的不同,都可能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互认不了。”
张晓刚建议,要通过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来解决数据和标准互认的问题,推动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认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也要靠标准支撑。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乐群说,合格评定能够有效保障评定对象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基础和质量保证工具。她建议:“要研究制定碳排放管理体系的标准,要针对重点耗能产业,构建全产业链的碳排放检验检测标准技术体系。加强我们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还要围绕绿色低碳建设一批国家中心。还要加快整合推行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要制定合格评定服务双碳工作的方案。”
范铁军建议,在钢铁行业开展碳足迹和碳中和评价的认证。范铁军说:“因为现在特别是欧洲的一些下游企业,尤其以汽车为代表,注重整车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也对我们现在给他们提供上游原料的这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递到钢材企业的要求也更高,所以我们也建议企业推进碳足迹和碳中和评价的认证。”
三项指标走强 基建投资持续发力
9月20日,在上海市虹口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潮涌浦江”活动成果总结暨重特大项目发布活动举行。活动现场宣布启动8个重特大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8万亿元。
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到来,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一批重大项目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从商用车产销、水泥出库量、沥青装置开工率等数据看,基建投资提速迹象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是基建投资发力稳增长的重要窗口期。伴随各地基建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以及一系列稳增长稳投资政策加码,基建投资增速将延续加快势头。
商用车产销好转
商用车产销被视为衡量基建投资热度的指标之一。
业内人士介绍,商用车市场的发展与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需求息息相关。在当前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背景下,基建投资已成为拉动商用车需求的重要力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万辆和2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和4.0%。这是商用车产销自去年4月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双增长。“随着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步形成实物量,商用车产销形势逐步好转。”中汽协分析称。
此外,挖掘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标配”,是反映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的风向标。“央视财经挖掘机指数”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基建投资呈持续发力态势。8月,全国工程机械单月平均开工率为64.0%,延续二季度以来增长趋势;汽车起重机、挖掘机、泵车、摊铺机4类设备开工率超过60%。
当前正处于稳增长重要窗口期,基建投资持续发力,能够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动力。当前财政等资金支持基建投资力度较大,8月下旬以来高温天气逐步缓解,均有利于基建项目正常施工。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近期,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开工建设项目显著增加,三季度保障实物工作量任务有望顺利兑现。
水泥出库量上升
作为监测基建投资的指标之一,水泥出库量近期明显上升。建筑行业信息资讯平台百年建筑网发布的全国250家水泥生产企业数据显示,9月6日至9月12日,水泥企业出库量814.1万吨,环比上升2.15%,整体需求止降回升。
百年建筑网分析称,“金九银十”传统旺季来临,水泥需求陆续释放,加之专项债资金进一步使用到位,促使地方项目加快开工。预计下期全国水泥出库量将进一步增加。
“整个三季度水泥基建方面的用量,周平均应该在190万吨至210万吨的水平。”百年建筑网水泥首席分析师江元林表示,9月、10月一批新项目新工程陆续开工,将给水泥消费带来新的增量。
“目前水泥市场逐步恢复,从全国范围来看,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70%以上。”天山股份近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下半年水泥需求将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尤其是进入9月传统旺季后。
水泥市场企稳预示基建投资形成的建材需求正加快释放。百年建筑网分析,前期部分不利因素影响消除后,重点工程施工进度逐渐恢复正常,基建需求稳步增长。
青海一家水泥企业负责人坦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施工进度已恢复正常,加之部分工地抢工期,重点项目需求逐渐回升。
沥青装置开工率提升
作为监测基建投资的指标之一,沥青装置开工率自9月以来明显提升。
Wind数据显示,9月第一周,沥青装置开工率周度指标升至39.7%,超过8月最高点,环比提高1.6个百分点。
开源证券报告认为,从高频数据看,沥青装置开工率自9月以来有较大幅度提升,说明基建投资正在发力。“9月,沥青装置开工率进一步提升,预示高温缓解后,施工条件恢复,基建需求回暖。”中信证券报告称。
这一点在先行指标上也有所体现。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8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5%,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建筑业生产活动继续扩张。从行业情况看,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1%,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升至55.5%和64.1%,表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保持较快施工进程,市场需求继续回升,企业对近期发展预期向好。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9月基建投资增速将延续加快势头,三季度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有望达11%左右,较二季度提升约4个百分点。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基建投资是当前稳定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随着稳经济稳投资政策持续加码,四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推动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支撑作用凸显
雄安新区100多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海南自贸港近两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横琴合作区澳资企业总数超过5000家,前海合作区上半年实际使用港资同比增长23.6%……记者从国家发改委9月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
专家认为,近年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发挥各自功能作用,推动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增长空间。未来不断深化发展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持续助力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少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自2017年设立以来,雄安新区经过5年多的规划和建设,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曹元猛介绍,目前雄安新区规划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承接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区建设项目滚动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成效显著。
去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正式印发。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肖渭明介绍,1年来,横琴、前海开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两个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正有序落实。大湾区建设实施5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1+N”规划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市场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式起航。“得益于自贸港政策的红利,海南外贸外资增速取得历史性跨越。”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黄微波介绍,2021年海南货物贸易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6%,增速快于全国46.6个百分点。近两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2.6%,新设外资企业数年均增长139%,一批大型跨国企业落户。企业对投资海南自由贸易港热情高涨,市场主体迅速增加,近两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增速连续28个月保持全国第一,截至今年8月底存续市场主体已突破200万户。
与此同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步企稳……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业内专家评价,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作为推动国家发展和实现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其战略体系日益完善,战略优势资源不断集聚,战略功能作用正逐渐凸显。
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时代在发展,国家发展战略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新发展格局对区域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下一步,如何继续答好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这道必答题?
肖渭明说,通过10年实践,得出了4点重要启示: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要注重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各地区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欧鸿日前表示,将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努力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专家认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深化发展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有力支撑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持续动力和重要保障。
当前国内钢市稳定运行
随着美联储大幅加息预期升温,市场心态再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钢材期货价格小幅调整下跌,现货市场价格也随之窄幅调整,外矿价格再次跌破100美元,或许会对钢市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进入“金九”后,从前半个月市场运行看总体稳中上涨态势,无论是螺纹钢还是热轧卷板市场相对平稳运行,主要的成交价格围绕4000元/吨波动震荡,但区域之间与品种之间的价格差异,并没有随着季节性调整而拉开,主流的价格在3900-4000元/吨之间波动,说明当前市场运行依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钢厂的调整价格态度看,对于后市还是存在谨慎的顾虑,10月宝武钢厂出厂价以平稳为主,热轧Q235B含税基价5723元/吨;冷轧DC01含税基价7945元/吨;酸洗SPHC含税基价5729元/吨;热镀锌DC51D+Z含税基价8415元/吨。从分析和预测判断看,宝武钢厂订单本月冷系订单有所缓和,主要以汽车钢缓解明显,其他品种以品种钢订单略好,下游端补库尚可。但对于未来预期看,10月份则压力尚存,对于需求好转度与持续力度依然偏悲观,所以,选择了较为稳定的态度,以保持市场运行的稳定。另外,沙钢等钢厂下调了出厂价格,对于市场信心还是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后市价格的持续上坚挺或上涨。当前,国内钢市正值季节性旺季,市场对需求的拉动作用逐渐在显现,但从趋势上看,还是缺乏一定的强支撑,对于钢市价格的回升支撑力度不够。8月份,全国各地共开工4781个项目,环比下降15.7%;总投资额约28227.7亿元,环比下降19.0%,同比增长52.1%。8月极端高温天气来袭,多地气温创历史新高,全国项目开工数量及投资额环比均呈下降状态。虽然同比出现了上升,但环比下降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对于钢材后市运行的强度产生一定影响。总体上看,9月份的钢市可以围绕4000元/吨关口波动实现相对稳定,但期间的波动也是难免的,后市价格上涨的高度是受限的,市场还是会围绕4000元/吨关口波动整理。
9月份,在前半个月市场进行了价格试探性上涨后,市场心态会出现阶段性稳定,特别是在国外主要经济体加息的影响下,会观望一段时间,特别是资本市场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从而会影响到钢材期货,现货市场会随着敏感性波动,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由于当前钢厂依然承受成本压力,在产能释放方面会受到一定的限制,9月上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209.82万吨,环比增长3.26%;钢材库存量1706.45万吨,比上一旬(即上月底)增加112.15万吨,增长7.03%。在市场需求相对稳定或旺盛的拉动下,供求关系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会在下旬对钢市价格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也就是说,虽然当前钢市的运行虽然出现了一定的反复,但总体上还是向上的走势,这样主流的价格中线4000元/吨将会成为市场操作的标线,在当前市场形势下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对市场产生较大刺激,从而造成市场的大起大落,市场会在相对冷静的状态下反复整理。从近期市场价格运行的轨迹看,螺纹钢与热轧卷板的价格在4000元/吨附近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在短期内难以突破。钢材期货市场价格的下跌也对现货价格产生影响,目前螺纹钢与热轧卷板的期货价格下跌至3800元/吨以下,在较短时间内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也说明了期货市场受到了国际大面积加息,以及对后市预期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市场心态的作用下,即使市场出现了季节性的反弹,也会在一种担忧下出现反复波动。
从用钢行业看,在惯性与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支撑下,用钢态势还是比较良好的,虽然环比出现了下降趋势,但同比的数据依然客观,说明运行的基础还是相对稳固的。根据相关数据统计,8月的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9.5万辆和238.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4%和1.5%,同比分别增长38.3%和32.1%;1-8月,累计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96.7万辆和16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1.7%,是二季度以来的首次产销双增长。从以上数据看出,虽然受到国际市场影响,虽然国内疫情反复波动,但从汽车行业的运行看还是一个不错的态势,有利于市场运行的稳定与阶段性回升。随着季节性需求的上升,高温多雨的季节逐渐离去,钢材的建筑开始进入旺季,在北方的主要消费地区需求缓慢释放,对钢市运行形成支撑作用。最近一周五大品种钢材产量976.99万吨,周环比增加4.69万吨。其中,螺纹钢产量307.08万吨,周环比降0.55万吨。本周钢材总库存量1606.14万吨,周环比增加21.85万吨。其中,钢厂库存量498.96万吨,周环比增加2.6万吨;钢材社会库存量1107.18万吨,周环比增加19.25万吨。从钢材产品的库存变化看,还是处于一个上升的态势,说明当前供求关系的变化依然值得高度关注;另外,钢材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预计我国2022年钢材出口或将减少至5500-6000万吨,同比下降7%左右,这或将会对国内钢市供求产生影响。但从汽车等行业的出口看,还是保持了一个不错的增长态势,8月份汽车出口30.8万辆,环比增长6.2%,同比增长65%,1-8月,汽车企业出口181.7万辆,同比增长52.8%,这或会对钢材产品的需求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
针对当前国际形势及国内经济发展现实,国家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支持经济的良好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助力经济巩固恢复基础,这将会钢市心态的稳定起到阶段性支撑作用,而市场运行的方向与强度,还是要看市场供求关系,而对现货市场产生最为直接的,是资本市场带动期货市场波动,从而对市场心态和现货市场产生刺激性震荡和波动。